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 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现就进一步加 强我院共青团各项工作和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学 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团的十九大精神的工作主线,依照共青 团“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从严治团”的四维工作格 局,按照“坚持把准政治方向、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服务学 院大局、坚持点面上下结合”的工作原则,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 领这一核心任务,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着力推进组织 创新和工作创新,构建科学有效的共青团工作体系。
二、主要目标
1 、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一基本要 求,切实增强立德树人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充分发挥共青团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生力军作用。
2 、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和组织活力提升,打造青年学生身边的 共青团,不断增强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提升共青团工 作的科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共青团服务学院教育发展和 学生成长成才的能力。
3 、更好地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按照党的要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主要举措
(一)加强政治引领,切实坚持党的领导
1 、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武装团员队伍作为首要任务,强化政治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每年开展团员理论学习不少于4次(8学时),团支部组织化学 习参与率不低于80%。努力为党输送新鲜血液、培养青年政治骨干。
2、把推优入党作为团组织履行团的政治功能的重要抓手,落实“两个一般、两个主要”规定,完善党、团组织联合培养教育 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工作机制,使经过团组织规范程序推 优入党的团员比例达100%。
3 、完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机制,突出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实践导向,引导青年政治骨干多吃“粗粮”,深入社会基层学 习锻炼;“青马工程”学员中适当吸收学生会、学生社团骨干和 表现优秀的党员或团员,对达不到培养要求的学员严格淘汰。
4 、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学生思想动态的常态化监测,强化各类团属阵地管理,防范化解风险,做好舆情处置。
(二)健全实践教育机制
5、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学院和社会相衔接,创 新团员服务社会的常态化方式和载体,引导大学生团员在服务社 会中提升社会化能力,促进其在社会生活和全体公民中彰显先进 性。确保每名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1次“三下乡”或“返家乡” 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
6 、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大学生团员向社区(村) 和“青年之家”报到工作机制,面向群众开展服务,引导其在服 务社会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推动青年志愿者协会建设全覆盖, 团员成为注册志愿者、年度志愿服务时长不少于20小时。
7 、制定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方案,建立课程项目体系,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持续提高课程质量。
8 、落实青年就业促进计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念,通 过开展“扬帆计划”等实习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社会化能力和就 业能力,精准帮助困难学生,扎实开展“千校万岗”大学生就业 服务活动。
9 、广泛开展“挑战杯” “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公益创业赛”等
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创业意识。
(三)改进组织运行机制
10 、构建党委领导下共青团主导的团学组织格局,有效覆盖 各类学生群体。加强对学生会、学生社团工作人员的遴选把关和 日常教育,严格管理监督,严肃述职评议制度,优先推荐班级团 支部委员担任学生代表大会代表和学生会工作人员,从骨干力量 配备上保障团学组织形成合力。按照组织隶属关系和干部管理权 限,严实团组织、学联组织从严指导管理学生会的政治责任。按 期规范召开学院团的代表大会。
11 、加强团员教育管理,结合“两制”每年开展1次团员先 进性评价,构建阶梯化激励体系,学社衔接发起率达90%以上。
12 、突出团支部在班级同学思政学习、志愿服务、社会实践 等工作中的引领主导作用。完善支委会和班委会协同工作机制, 倡导学生党员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鼓励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 强化“一切工作到支部”的理念,持续开展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 设,激励先进团支部,整顿后进团支部,未达标的团组织及其委 员不能参评团内荣誉。
13 、学生会组织建设纳入学院党建工作整体规划,党组织每 年至少听取1次学生会组织工作汇报,研究决定重大事项。
14 、巩固健全改革机制,坚持精干职能、精简机构、力量下 沉,按期规范召开学生代表大会。学生会改革建设情况按要求公 示,主动接受师生监督。组织每年至少听取1次学生社团工作汇报。
15、严格执行学生社团注册登记和年审制度,规范学生社团 活动审批和管理,积极开展方向正确、健康向上、格调高雅、形 式多样的社团活动。
16、配强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思政类.、志愿公益类社团指导 教师为中共党员。
(四)创新组织动员方式
17、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把团的组织生活与学业进步、实践 锻炼、社会参与相结合,创新规范开展“三会两制一课”,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探索组织生活新模式,提升组织生活的时代性。
18 、提升团的活动质量,突出“团”字号、“青”字号品牌 的育人功能,扩大团组织活动的参与面,使更多青年师生在团的 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
四, 保障支持
(一)提高党建带团建实效。党委每年至少召开1次专题会 议研究共青团工作,有指导、有安排、有支持。将团的建设纳入 学院党的建设总体格局同规划、同部署、同考核,团的工作考核
分值占比不低于10%。依照标准足额核定团委专职干部职数、编 制并严格按标准配备干部。
(二)建立述职评议制度。各系(部)团总支书记每年须向 团委述职,其评价结果须区分不同等次,考核结果报送党委备案, 并反馈给系(部)党组织。团委要强化结果运用,将教师团干部 评先评优和选拔任用与评价结果挂钩,对工作落实不力的要及时 调整。
(三)强化经费支持保障。将团建经费纳入党建经费整体计 划,并在活动场所、设备、时间等方面对团的工作予以保障。
中共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3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