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总支: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第十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通知》(教政法厅函〔2025〕3 号)、《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届全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的通知》(鲁教厅办函〔2025〕29 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第十届全省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省级比赛的补充通知》要求,为组织开展好“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主要活动
(一)“法治青年说”活动。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 下称青少年普法网,qspfw.moe.gov.cn)设置“法治青年说”活动专栏,专栏包括优秀选手、成长故事、精彩演讲、活动历程等版块,搭建师生共话法治、共享经验的平台,凝聚多方力量,让宪法法治精神在教育实践中薪火相传。参加方式请参阅青少年普法网网站公告中《第十届全国学生 “学宪法讲宪法”活动 “法治青年说”活动方案》。山东教育电视台将对部分省赛获奖选手进行采访宣传。(转发给学生关注即可)
( 二 )“宪法卫士”行动计划。青少年普法网设立第十届全国学生 “ 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 “宪法卫士”专栏,提供学生法治素养在线学习资源,完成在线学习的学生将被授予“宪法卫士”标识。开学后团委统一下发账号后进行学习。(原则上要求动员学生全员参与)
( 三)“学宪法 讲宪法”地方比赛和全国总决赛。
1、比赛内容
比赛分三个赛项:演讲比赛、法治素养竞赛、大中小学法治情景剧比赛(下称情景剧比赛)。其中,演讲比赛、法治素养竞赛为线下比赛,情景剧比赛为报送作品参评。
2、奖项设置
三个赛项的省级比赛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一等奖前三名设冠亚季军)。比赛中的优秀作品将在山东教育电视台微信公众号、山东教育发布等新媒体平台展播。
3、线下比赛时间
(1)演讲比赛。
高校组:2025 年 10 月 14 日上午报到抽签,参加彩排。 14日下午至 15 日上午比赛。
(2)法治素养竞赛。
高校组:2025 年 10 月 16 日下午报到、笔试,17 日上午比赛。
4、参赛人员
参赛学生应为全日制在校生,所在学段以 2025 年 9 月以后为准。根据全国总决赛赛制规定,为推动活动广泛参与,参加过往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并获得全国总决赛个人赛或团队赛冠亚季军的学生,不再参加本届省级比赛。省级比赛中演讲比赛、素养竞赛分别进行。参加法治素养竞赛的选手可以同时参加演讲比赛。
5、材料报送
1、素养竞赛、演讲比赛,系部团总支各报送1 名素养竞赛选手(包括《法治素养竞赛参赛选手信息表》(须为全日制本科生或专科生),和1名演讲比赛选手(包括《演讲比赛参赛选手信息表》、参赛视频、演讲稿于9月15日前报送团委杨敏老师。团委将评选出素养竞赛、演讲比赛各一名报送参加省级比赛。
视频质量要求:上传视频格式须为MP4视频文件,视频画面的比例要求为16:9,大小不超过100MB,分辨率为720P及以上;要求音画同步,声音清楚且画面清晰度高,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等现象。可使用手机直接拍摄后上传,也可通过其他设备拍摄后上传。拍摄场地不限,建议为光线充足、环境安静、陈设简洁的场地。视频内不得包含任何形式的广告、与本活动无关的商业内容及其他外部链接等。省赛组委会组织专家对高校组演讲选手参赛视频、稿件进行评审,成绩排名前 30%的选手将到山东教育电视台参加后续演讲比赛。晋级情况另行通知。
2、法治情景剧比赛,高校(含高职)组参赛选手应为全日制普通高校的本科生、专科生或研究生。系部团总支如有需要参加的,请于 2025 年 8 月 24日前,推荐1个作品——情景剧视频和剧本(word 和 pdf 格式)、《情景剧比赛参赛信息表》报送于杨敏老师,团委将评选出作品报送参加省级比赛。
(四)宪法主题歌曲传唱活动。鼓励广泛组织《宪法伴我们成长》主题歌曲传唱活动,拍摄歌曲传唱 MV,营造宪法学习宣传浓厚氛围。(鼓励各团总支积极参与,如有拍摄视频请于10月25日前报送作品于杨敏老师。)
二、学习重点
(一)深刻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意义,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入脑入心。重点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深刻理解宪法关于国家发展历程、根本制度、国家机构以及国旗国徽国歌首都的规定,持续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国家安全法、国防教育法等法律。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性成就、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了解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投身强国建设实践。
(三)深刻理解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发展教育事业等方面的规定,认真学习宣传民法典、教育法等与青少年日常学习生活及健康成长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明确相关法律规则为重点,普及青少年在家庭生活、校园学习、社会活动中所必需的法律知识,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守法意识、规则意识、诚信意识。
(四)深刻理解宪法关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规定,认真学习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法规。以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与合法权益为主线,以未成年人学校保护为重点,深入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以及《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法律法规规章,普及青少年在校园学习所应当知晓的寻求保护和帮助的渠道和方法,引导青少年树立权利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把宪法学习宣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细化责任分工,落实条件保障,科学制定实施方案要健全部门协作机制,整合各方面普法需求,做好整体规划、加强工作统筹,科学安排各类法治教育宣传活动。
(二)力戒形式主义。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和中央教育领导工作小组秘书组关于开展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为中小学教师减负专项整治工作有关要求,要避免应试化学习,不得向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摊派学习任务,增加学校和师生负担;不得以任何形式要求或变相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把点击率、参与率作为考核指标,不得采取通报、排名、挂钩等方式推动;不得出现滥用应用程序和工作群组、打卡、接龙、做题、拍照、简报等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
(三)创新方式方法。要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认知特点和实践需要,采取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增强法治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让宪法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浸润学生心灵。要将法治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营造校园法治环境,实现制度育人、管理育人、文化育人。
附件: 1.演讲比赛、素养竞赛赛程安排
2.演讲比赛赛制
3.法治素养竞赛赛制
4.情景剧比赛赛制
5.法治素养竞赛报名表
6.演讲比赛报名表
7.情景剧比赛参赛信息表
8.报到地点交通路线提示